
今天一整天其實都在昏迷,早上的課程真的很辛苦。
但是上楊老師的課卻可以不知不覺專心聆聽她訴說青蛙的故事。
楊老師的上課讓我想到陳維壽老師的上課,都是屬於很會讓學生主動把精神放在課堂上的老師。
另外也都讓人感覺到他們都是發自內心喜歡青蛙以及蝴蝶的人,然後把自己喜歡的東西介紹給別人,所以特別讓人容易接受甚至也跟著喜歡了。
我期許自己在未來導覽能朝這樣的目標邁進,也嘗試把這種上課模式應用在自己的專業領域,應該會很棒吧!?
就像楊老師一樣,她口中的蛙都有另一種的生命力,很容易感染別人。例如講蟾蜍,可以從招財,童話故事,一直講到我們士林夜市的青蛙下蛋,每個故事都加深我對蟾蜍的印象。又或者像講不同種的青蛙,可以把專業的學名介紹的如此貼切本尊,例如愛子的艾氏樹蛙,吃西瓜拉肚子叫的拉都希氏赤蛙...等,真的讓我好佩服。
說真的..本來對青蛙沒什麼好感,更不用說噁心的蟾蜍了。但從這次活動中我開始喜歡聽青蛙的叫聲,也從中學到不少知識。
- 蟾蜍vs青蛙(耳後腺)
- 台灣蟾蜍: 盤古蟾蜍與黑眶蟾蜍(擦黑眼線,黑指甲油,長黑頭粉刺)
- 蟾蜍的蝌蚪vs青蛙的蝌蚪: 蟾蜍的蝌蚪黑壓壓一片,告訴你我們不是好惹的;反之青蛙的蝌蚪呈透明,不希望人發現。
- [故事分享]為人取火的蟾蜍。我覺得這個故事很棒,很容易吸引大家的注意力,然後讓大家記住蟾蜍的特徵!也可以化解蟾蜍在人心中的醜惡形象。
烏頭翁->白頭翁->紅嘴黑鴨->後背燙傷的蟾蜍 - 為什麼青蛙會眨眼?(幫助消化)
- 公青蛙vs母青蛙(通常叫的是公的,所以耳朵較大,擴音用;且公的手較粗,因為要抱著...假愛愛)
晚上富陽公園的導覽
除盤古蟾蜍以及台北樹蛙在冬天繁殖外,其餘都在夏天繁殖
- 盤古蟾蜍(非繁殖期,出來覓食): 一定要抓來導覽,因為如果連這麼醜的動物都敢摸,還有什麼動物不敢摸;但要記得把屁屁朝向別人,防止牠尿尿..XD
- 台北樹蛙(非繁殖期,出來覓食): 2009聽障奧運吉祥物
- 貢德氏赤蛙(水深): 學狗叫的蛙
- 腹斑蛙(水深): 許願池的蛙,給給給~
- 拉都希氏赤蛙(岸邊): 拉肚子吃西瓜的叫聲
- 澤蛙(草澤)
- 小雨蛙(草澤): 發條聲,達達達~
- 面天樹蛙
- 白頷樹蛙(落葉,沒親眼看到)
- 有地域性,因此可以共存
- 楊老師導覽的方式,青蛙(使用手電筒)->螢火蟲(關掉手電筒)
如果說葉是樹的名片,那我覺得蛙叫就是青蛙的名片。也許你看不到牠,但你知道牠在你身邊。當然要能在戶外聽到各種蛙叫需要點運氣,推薦大家去蛙蛙世界學習網,那裡你可以聽到各種青蛙的叫聲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