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

Congratulations!

記得永遠要用複數,因為你對別人的恭喜永遠不只一個!

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

toiletries

浴室用品

Quik

現代英文的拼法 = Quick

cab = taxi

皴: 皮膚的紋理; 中國山水畫的山脈紋理,以及質感的意思
皴法: 是古代畫家努力於寫生,在不斷的觀察當中,歸納出大自然組成的秘密

宋代因科學興起,皴法於是發展興盛
台北故宮的三幅鎮宮之寶:
1. 北宋 李唐 萬壑松風圖 (斧劈皴)
皴的手法看起來就像被斧頭劈過的樣子
是北宋末年最重要的一張山水畫,山崗,峭壁造型穩重,他創造了一種以乾毛筆側邊擦出來的岩石質感,很像是斧頭在石塊上劈出來的畫法,被稱為斧劈皴。李唐畫萬壑松風的時候已經76歲,練習畫過了上萬顆的松樹之後,才下筆去畫此圖,氣勢磅礡。
2. 北宋 郭熙 早春圖 (捲雲皴)
皴的手法看起來一捲一捲的樣子,像天上的白雲
早春圖裡郭熙利用雲霧讓山脈樹林若隱若現,營造空間感,並自創出捲雲皴,
表現北方火成岩的質感,讓岩石看起來像雲浮動一樣,增加流轉的感覺,搭配深淺不同的墨色,也呈現出變化萬千的夢幻意境
3. 北宋 范寬 谿山行旅圖 (雨點皴)
皴的手法會有很多小點,很像雨點一樣
谿山行旅圖裡高聳的山中岩石堅硬粗糙,頂上灌木叢生,這正是華北黃土高原的地理特徵。
范寬以細膩而尖銳的毛筆點出了雨點皴,呈現出北方乾燥少雨,山表多裂痕,山中少霧氣而視覺清楚的特點。

元也有經典的皴法
1. 趙孟頫 鵲華秋色圖 (披麻皴)
鵲山圓圓的像個饅頭,為了表現平緩的土坡,毛筆往兩邊斜披,好像散麻,被稱為披麻皴。
以披麻皴畫出來的岩石,土質看起來感覺就比較鬆軟,也表現了南方水鄉澤國的景象。
2. 王蒙 具區(ㄡ)林屋
整張畫全是用細密的筆法,曲折旋轉,突顯出太湖一帶山石特有的質感,好像牛毛一般,稱為牛毛皴。